返回目录:旅游度假
从飞机上看,海南岛就像一个椭圆形的悉尼,坐落在广阔的南海上。海南岛从东北到西南有一条长轴,长约300公里,从西北到东南有一条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约35400平方公里。海南岛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北面与琼州海峡隔开,面向雷州半岛。琼州海峡宽约30公里,是海南岛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上走廊。由于海南岛靠近大陆和雄伟的山脉,岛上高耸的五指山,每当雷州半岛南部海岸天气晴朗无云时,就能隐约看到海南岛。
海南岛是一个历史短暂但风景优美的沿海岛屿。它是中国第二大岛。地质时期,海南岛最初与中国大陆相连,由断层后坳陷形成。从飞机上看,海南岛就像一个悉尼,横跨广阔的南海。
早古生代(5.7亿至4.4亿年前),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是一个沉降带。加里东造山运动使雷琼地区隆起,主要在东北部形成一系列断层褶皱带,导致早古生代沉积地层发生质的变化。在晚古生代(4.4亿至2.3亿年前),海南岛相对稳定。然而,印支运动也导致了强烈的岩浆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在海南岛的花岗岩体,形成了山脉,奠定了海南岛的基础。后来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导致花岗岩穹窿强烈破裂,形成几个大的东西向断裂带,抬升了断裂以南约三分之二的区域,称为海南构造隆起(Hainan construction uplift),该隆起已经上升了1亿多年。断层以北发生沉降,称为雷琼凹陷。然而,在第四纪(250万年前)之前,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仍然是连在一起的,在地质结构上是华夏地块的延伸。大约在更新世中期(250万年前至15000年前),火山活动造成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裂痕,成为琼州海峡,将海南岛与大陆分开。此后,海平面多次升降,海南岛多次与大陆分离连接。第四纪冰期结束时,海平面大幅上升,形成琼州海峡和海南岛。
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南构造隆起是海南岛中部的持续隆起,逐渐形成海南岛的地貌特征。这座山位于中部,四周是小山、梯田和平原。海南岛平均海拔120米。500米以上的山区占全岛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和梯田占2/3。[3]
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中国大陆相似,可能已经与大陆分离,但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例如,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分开的?他们什么时候分开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2013年,一些学者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并发现了8个科学证据。结论是海南岛在2400万年前开始远离中国北部湾。海南岛已经从原来的位置逆时针旋转了大约150度到现在的位置,并且仍然向左向东南漂移。
地质结构
海南岛地质构造分布在空之间,形成东西构造、南北构造、东北构造和西北构造的主要构造体系,具有不同方向、特征和性质的各种构造组合。近年来,它已成为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沉积形成、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和山川分布。[1]
海南岛深部地质结构是地幔隆起背景下的凹陷。地幔凹陷的中心位于琼中至乐东,深度超过30公里。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结构的差异,在地质结构、沉积形成和岩浆活动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征。[1]
海南岩分为火成岩(岩浆岩)、水工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布在全省各地。[4]
地形学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周围低。从中部的南部到周围的海岸,山脉、丘陵、平台和平原逐渐下降,形成环形层状地貌。在各种地貌类型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总面积的25.4%,丘陵占13.3%,平台占32.6%,阶地占16.9%,平原占11.2%,其余占0.6%。它的特点是平台和阶地众多,丘陵密集,平原稀少而分散。[5][6]
山岗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岛总面积的38.7%。山区主要分布在岛的中南部地区,形成丘陵中低山区地形。五指山和鹦哥岭是隆起的核心,山多为东北-西南和东西向,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67座,其中五指山是海南最高的山峰,海拔1867米。该山受北东向断裂影响,形成红茂-范阳断裂谷。山谷的西北部是林木岭-鹦哥岭-猕猴岭。山谷的东南部是五指山-青春岭-马家岭山。海南岛西部是雅加达岭、霸王岭和仙坡岭。这些山脉已经成为海南岛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在山的周围,大多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东南部和北部内陆。[5]
海南岛的山岗周围,分布着不同宽度的梯田。平台和阶地占全岛面积的49.5%,包括熔岩平台、花岗岩平台、红岩平台、山前冲积平台、变质岩平台和河流阶地、海洋阶地等。[5]
海南岛被沿海平原包围,主要是冲积平原、海洋平原、冲积-海洋平原、泻湖和沙滩,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南岛是一个主要的农业区。海南岛冲积平原主要由河口岛屿内部携带物质的冲积河流形成。其中,南渡河、万泉河、陵水河、昌化河下游的冲积平原面积相对较大。海洋平原是由水流沿海岸带携带的大量物质堆积而成的,海岸带在地貌上由海洋平原、沙堤和泻湖组成。环岛平原分布在该地区。琼北有文昌海相平原,琼西北有王武-加莱海相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海相平原和陵水-榆林海相平原,琼西有南洛-九第四纪海相平原。[5]
土壤分布
海南岛土壤水平地带性不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由于海南岛地势中高、低,无论土壤形成条件或土壤分布如何,它都是从中南山区向周边地区逐渐变化的。土壤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很大。全岛的土壤分布成几个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依次分布在中部山区。最外围的一圈是分布在全岛现代海岸阶地周围的海岸沙土,其高度只有1米以内。次级外环为带状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50米(或400米)以下的梯田、梯田和丘陵中。由于岛屿北部海岸有宽阔的阶地、阶地和山丘,岛屿北部的土壤分布很广。该岛的南部位于山的中部和南部,甚至是海岸,有一条狭窄的土壤带。该岛中南部的山区是海拔超过400米的黄壤。[5]
气候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在夏至前后两次位于天顶。中午,太阳的高度角是84° 45 '到86° 45 '。即使在冬至和中午,太阳的高度角也在46° 05 '和48° 05 '之间。夏至和冬至之间的差别很小,因此,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丰富,阳光充足。年太阳总辐射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1793-2590小时。这为热带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明显受季风影响。东风带系统和西风带系统对其有影响。[7]
气温海南年平均气温为22.5 ~ 25.6℃,其中琼中最低,三亚最高。等温线向南弯曲,从中部山区向周围海岸逐渐增加。23℃的等温线接近中部山区。由于海洋调节,海南的年气温变化一般较小,大部分地区为8 ~ 10℃,三亚最低(7.6℃)。一般比中国大陆低5 ~ 10℃。[8]
降水海南年平均降雨量为923 ~ 2459毫米,等雨量线呈环状分布,中东部多,西部少。山区有许多小山,沿海平原很少。雨季中心位于万宁以西至琼中地区,少雨地区位于东方县沿海。琼中县是一个多雨的中心,年平均降雨量为2458.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3759.0毫米(1978年),年最小降雨量为1398.1毫米(1959年)。东方县是一个无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22.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1528.8毫米(1980年),年最小降雨量为275.4毫米(1969年)。琼中距离东直线不到150公里,降雨量差异很大。[8]
海南岛降水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雨季明显,雨季较少。每年5月至10月是雨季,总降雨量为15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降雨的主要来源是锋面雨、热雷暴和台风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干旱经常发生在雨季。[9]
河系
海南岛的许多河流和小溪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地区流入大海,形成放射状的岛屿水系。[10][11]
仅该岛就有154条河流流入大海,每条河流的平均集水面积仅为220平方公里。其中,39个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84.4%;有115条河流,集水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仅占全岛的15.6%。主要河流有南渡河、昌化河和万泉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033、5150和3693平方公里。三大河流流域占岛屿总面积的47%。有陵水河和宁远河,流域面积1000 ~ 2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500 ~ 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朱碧河、王楼河、温岚河、北门河、太阳河、滕桥河、春江和文交河。[10][11]
南渡河发源于白沙县南风山,斜穿岛北,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山,到达海口市入海。全长334公里,总落差703米,流域面积71765平方公里,100多平方公里有19条支流。西昌河是南渡河的最大支流,长257公里。[11][12]
昌化河发源于五指山西北部,横穿海南岛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东、东方,到达昌化港入海。全长231公里,总落差1270米,流域面积5070平方公里,100多平方公里有10条支流。通石水是最大的支流,长61.8公里。[11][12]
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的丰满岭,流经琼中、万宁、屯昌、琼海,在博鳌港入海。全长163公里,总落差523米,流域面积3683平方公里,8条支流超过100平方公里。其中,定安河是最大的支流,全长88公里。
水资源
海南岛
海南岛
全岛年平均径流量909毫米,年平均径流量30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79亿立方米,其中河流流量为53.5亿立方米(即重复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3.5亿立方米。海南岛年平均降雨量为1758毫米,降雨量为596.3亿立方米。[13][14]
水力发电资源
海南岛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根据雨水收集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逐一计算,理论储量为99.5万千瓦。其中昌化河、万泉河、南渡河74.15万千瓦,占75%。全岛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77.21万千瓦,其中三大河流62.93万千瓦,占82%。[15]
截至2000年底,全岛已开发水电站304座,装机容量536,900千瓦,占可开发容量的69.3%(仅占全国可开发容量的19.3%)。[15]
水系统名称理论容量可开发容量已开发装机容量已开发装机发电容量
海南岛水能资源表
杜南河穿越21.988.3672005.78
万泉河
彰化河30.5533.400270027.10
其他河流系统
合计:99.5077.27870753.69
资料来源:[15]单位:兆瓦,兆瓦
生物资源
根据调查,海南岛有259科,1300多属,4200多种,800多种树木,其中83%是热带的。1995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63.7万公顷,其中天然林83.9万公顷,人工林8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7%。自然植被包括热带季风森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红树林、针叶林、灌木和草地。[16]
海南岛森林资源分布在中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海南岛有五个最重要的热带林区:①五指山热带原始林区;(2)霸王岭;(3)尖峰岭林区;(4)吊罗山林区;(5)李木山林区。[16]
矿产资源
海南岛已探明矿产59种,其中36种具有开采价值,包括金、银、铜、铁、铅、锡、铝、镍、锰、钛、锆石、水晶、大理石、石墨等。其中,亚洲最大的富铁矿是海南石路。石鲁的铁矿石储量约占中国丰富铁矿石储量的70%,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