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西安旅游网 > 旅游度假 > 贵州乡村旅游深耕绿色生态——贵州乡村旅游

贵州乡村旅游深耕绿色生态——贵州乡村旅游

作者:西安旅游网日期:

返回目录:旅游度假

贵州乡村旅游深耕绿色生态贵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绿色生态是贵州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的一次调查中强调,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应该保持。这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各地的殷切希望。我们必须保护好它,搞好山川管理,展示山露,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水平,找到互补、取长补短的办法。

近年来,贵州省在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同时,努力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各项配套政策不断完善。示范工作稳步推进,行业管理有序规范,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加速发展、优化布局、提高质量、拓展领域”的新格局。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力度

西江千湖苗寨、开阳十里画廊、安顺天龙屯堡、导游银寨、湄潭、凤岗茶海旅游...在夏季旅游季节,贵州的特色乡村旅游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贵州位于祖国的西南腹地。它独特的气候条件保证了这片土地的生态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注重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3%,居全国首位。绿色生态已经成为贵州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

贵州省是全国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布了《贵州省建立国家全球旅游示范省实施方案》、《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建设与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界定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并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总体规划。

为确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省有序推进,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优势,将生态、绿色、高效理念融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从市场需求出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探索“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和工业扶贫等发展模式的重要起点。重点抓重点、挖亮点、突破难点,有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整体效益不断提高。到2017年,90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重要农业和文化遗产、15个中国美丽乡村、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凤岗县和湄潭县茶叶旅游一体化被评为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大精品。

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们源于农业,建在农村地区,造福农民。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产业价值,成为创新发展农业、丰富城乡生活、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是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细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区,具有现代农业会展的基本功能。在风景区的广场停下来,看着离栏杆的距离。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特种果树品种展示园、茶树良种展示园和茶文化展示园构成一幅美丽的朦胧画面。这幅画仍然充满甜味和清新。一排排精致的塑料温室展示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漫步在花园走廊里,一排排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特色蔬菜、精美的水果、香草、赤裸的南瓜不知所措,垂着手去采摘。

依托优势产业,贵州加快了农业园区“一个接一个”功能的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是以农业公园为载体,建设一批农业主题公园。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园区的规模、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建设一批多功能高标准种植基地。三是大力实施省级重点农业园区升级工程,推动全省农业园区向风景名胜区发展,促进全省农村123个产业融合。

近年来,贵州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呈现出多模式、多载体的特点。一方面,有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农家乐”模式、农民市民合作模式、连片发展模式、产业驱动模式、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场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等。另一方面,使用了多种载体,包括作为载体的著名产地、作为载体的特殊产品、作为载体的优美环境、作为载体的节日活动、作为载体的民俗文化、作为载体的农业科技观光等。

通过规划开发休闲农场、农家娱乐、特色家居房、自驾房车营地、农业特色小城镇等产品形式,大力发展乡村度假、保健养老、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形式和产品,打造大量各种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大量具有乡村特色的家居房和保健养老基地。

“我的家乡是凤岗。它是茶的故乡。茶叶留在宜州,到处都有味道。这是我的天堂……”现在在贵州省凤冈县,这首以茶为主题的流行抒情歌曲《我的家乡是凤冈》早已被老少唱过。它是众所周知的,充满了茶的香味。

近年来,凤岗县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定位和“山入城、水入城、绿入心、人入梦”作为山水田园宜居城市的特色定位。它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旅游目的地和黔东北的“茶与旅游一体化”休闲度假中心。

举办节日活动以增加影响力。根据绿色生态的特点,结合民俗风情,贵州省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农家节和主题宣传活动,如“春节到农家过年,早春到农村郊游,初夏到农村吃饭,中秋到田野采摘”,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2018年上半年,各地就组织了春花欣赏、水果采摘、春耕移栽等农业节庆活动,收入45亿元。

活动内容不断更新。休闲农家节活动在规模和品牌上逐渐形成。贵阳“农家乐”、安顺“油菜花节”、桂安新区“樱花节”、导游“金海雪山”文化旅游活动等大型农家乐活动的知名品牌已经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

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注重以农业为基础,以村庄为载体,以生态为笔墨,以文化为责任。它不仅展示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乡土气息,而且挖掘和梳理了传统文化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发展脉络。

位于黔东南深山的从江县,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稻田里,保留了“一季稻、一批鱼、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

近年来,全县充分利用“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大力发展以从江香河、从江田鱼、从江香鸭、从江香猪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是利用农耕文化、梯田文化、谷物干燥文化、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发展起来的,实现了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民俗文化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的一体化发展,为战胜贫困注入了新的动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旅游业是扶贫的翅膀,扶贫是旅游业的战场”。贵州视山地旅游为工业扶贫的重要渠道,走上了以优质旅游、高效旅游、绿色旅游、满意旅游和智能旅游为支撑的山地旅游发展新路。

贵州省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新型交叉产业,也是一种具有特色的高效农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夯实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实施。

各地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从一点一点地推进,不要“仓促行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广项目,应注重改善休闲农业园区的种植养殖条件,创造特色景观,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刺梨上开着好花,哪一朵是晴天,哪一朵是红色的...“这首歌《好花红》已经被惠水县浩华洪镇浩华洪村村民唱了几百年,成为布依族民歌的代表作。每个大厅都收藏着布依族珍贵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布依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如编织、歌舞、酿酒和武术。

在开发工作中,贵州省注重绿色生态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持特色村镇的整体风貌,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特别注重厕所、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此外,近年来,贵州大力完善道路、停车场、供水设施、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乡村民俗展览馆、休闲农业表演艺术场馆、乡村旅游景点等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支持建设一大批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集聚村、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合作社。

贵州省挖掘资源打造品牌,创新产品推广品牌,出台政策强化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品牌,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培育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2017年,贵州省投资1040万元,支持休闲农业优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已投入近6000万元,支持一批特色鲜明、操作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将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纳入发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导向、农民参与”的投资机制。

贵州通过引入新理念和新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机制。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拓宽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增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实现农村振兴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记者刘久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出游计划_旅游度假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哪里好玩_西安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