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旅游景点
丽水是浙江省辖下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8° 41′至120° 26′和北纬27° 25′至28° 57′之间;东南与温州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和南平市接壤,西北与衢州市接壤,北与金华市接壤,东北与台州市接壤。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市占地17,300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注册人口2,692,700 (2017) [1]。
丽水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已有4000多年。隋朝:黄凯皇帝建州九年后。丽水地区成立于1949年。1952年,特区被废除。1963年,丽水地区恢复。1968年更名为丽水地区。1978年,丽水行政公署成立。2000年,行政公署撤销,丽水成立。
丽水被誉为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最高、全国最高的“浙江绿谷”。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居浙江省首位。2005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著名的景点包括:南明山-东西岩、仙都、佘乡之窗等。
2018年11月,丽水在“2018中国小康城市百强”中排名第46位。
先秦时期的丽水是一个百越之地。《韩曙地理》记载百越的分布从交趾到会稽有7800英里。百越是一个种姓混杂的地方”。
隋黄凯九年(589年),楚州成立。在皇帝在位的第12年(592年),它被改为郭州。大冶从三年(607年)改为永嘉县。
唐武德在位四年(621年),改名为郭州。大理十四年(779年)改为专区。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滁州路。它在1359年被改为安南政府,然后被改为州政府。
从1452年开始,明代景泰县在溧水、龙泉、松阳、缙云、青田、遂昌、清远、宣平、云和景宁等县归州政府管辖。
清朝宣彤统治的第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分政府。
民国第一年(1912年),滁州军政分署被废除。先后隶属瓯海路和丽水市第九、第六和第七行政监察区,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清远、宣平、景宁、云和八县。
1949年10月,溧水县成立。1952年,特区被取消,县被分配到温州、金华和衢州。
1963年5月,丽水特区恢复管理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县。
1968年更名为丽水地区。
1973年,清远县被恢复。
1978年,丽水行政公署成立。
1982年,松阳县被恢复。
198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
1986年,溧水县被废除,丽水市成立县级市。
1990年,龙泉县被废除,成立了县级龙泉市。
2000年,丽水市取消了县级,成立了莲都。
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政公署,成立丽水市,代表全省管理莲都、缙云、青田、云和、松阳、遂昌、清远县、景宁自治县、龙泉市。
位置边界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江省和福建省的交界处。城市边界在北纬27° 25 '至28° 57 '和东经118° 41 '至120° 26 '之间。东南与温州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和南平市接壤,西北与衢州市接壤,北与金华市接壤,东北与台州市接壤。距省会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122公里。总面积为17298平方公里。[4]
地形学
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部分。这些山脉属于武夷山系,主要是仙霞岭、东公山和宽容山,它们从西南走向东北,分别延伸到西北、西南和东北。海拔1000米以上有3573座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有244座山峰。其中,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清远县白山组海拔1856.7米,分别为江浙两省的第一、第二高峰。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谷。东北部以低矮的山脉为主,中山和山谷盆地夹在中间。最低的地方是青田县闻喜镇,海拔7米。[4]
气候
丽水市属于气候区划中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它位于中国东海附近,深受海洋影响。它具有相对明显的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山地三维气候特征明显。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与丘陵山地立体气候的叠加,为中国气候养生之乡丽水创造了优越的气候环境。丽水气候总体特征为“四季分明,冬暖春暖,雨量充沛,雨热同步,气候垂直,类型多样”。全市年平均气温(1981-2010年,下同)为17.9℃,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6.7℃,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为28.4℃。分布南高北低,青田最高18.6℃,遂昌最低17.1℃。历年最高极端温度为43.2℃(2003年7月31日出现在丽水市),历年最低极端温度为-10.7℃(1977年1月6日出现在缙云市);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598.9毫米,80%的年降雨量发生在3月至9月,其中6月最大289.1毫米,12月最小44.3毫米。周围大致由南向北缩小,清远最多1746.8毫米,莲花最少1405.8毫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66.6天,3月份为18.3天,12月份为8.3天。在全国范围内,南部比北部略多,云最多,天数为177.1天,莲都最少,天数为157.8天。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5.1小时,7月为215.6小时,2月为84.0小时。不同地区差异不大,清远最大1729.0小时,遂昌最小1575.1小时。丽水市风速普遍较小,主要在东北偏东。丽水市年平均风速在0.8-2.2m/s之间,从区域分布来看,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丽水市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气象灾害有很多种。每年都会发生暴雨、台风、寒潮、大雪、低温、大风、冰雹、雷击、高温、干旱等各种气象灾害,容易引发流域洪水、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次生或衍生灾害。[4]
水文学的
丽水
丽水市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和塞江,被称为“六河之源”。这条小溪与山脉平行。仙霞岭是瓯江和钱塘江的分水岭。东公山是瓯江和闽江、飞云江和塞江的分水岭。宽容山是瓯江和椒江的分水岭。两岸地势险峻,河源短而急,河床切割深,受雨水影响水位忽高忽低。这是一条山溪河。瓯江发源于清远县与龙泉市交界处的东贡山壶嘴西北端。它从西向东蜿蜒前进。干流长388公里,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它是这个城市最大的河流。紧水滩水电站水库位于瓯江上游,又称龚贤湖。谭开电站水库南明湖位于瓯江中游,面积5.6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水域。
矿产资源
丽水蕴藏着丰富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以及冶金、化工、建材、非金属矿产、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建筑用矿物有金(银)、铅锌、钼、稀土、叶蜡石、萤石、沸石、高岭土、珍珠岩、陶瓷粘土、花岗岩、凝灰岩等57种,其中金属矿物25种,非金属矿物30种,苏打水矿物2种。494个矿床,包括13个大型矿床、39个中型矿床、125个小型矿床和317个矿点。探明资源储量和26种开采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近1000亿元,其中金(银)、钼、叶蜡石、高岭土、沸石等储量居全省首位。缙云县沸石矿是全国三大沸石矿之一。[4]
水资源
丽水市水电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常规水电资源327.8万千瓦,约占浙江省可开发容量的40%。2004年,静宁县被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2006年11月,丽水市被水利部评为“中国第一水电城市”。到2007年底,小水电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达到122.59万千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实现100多万小水电安装的地级市。全市所有县(市、区)都实现了农村水电电气化。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797座,总装机容量251万千瓦,发电量71亿千瓦(其中农村水电站794座,总装机容量153万千瓦,发电量50亿千瓦)。“丽水水电”成为丽水的黄金名片。到2016年底,全市将建成811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67.1万千瓦,发电量79亿千瓦(其中农村水电站807座,总装机容量158.91万千瓦,发电量51亿千瓦)。[4]
2017年,丽水市水资源总量为171.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下降7.0%。人均水资源7856.42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1%。[5]
植物资源
丽水市已知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型真菌4262种,其中种子植物175科902属2926种。大型真菌隶属于14目51科176属716种。苔藓植物有295种,隶属于58科132属。蕨类植物有325种,隶属于41科88属。已知野生动物2618种,其中脊椎动物38目110科304属505种。昆虫,20目,200科,2113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有4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百山祖冷杉、牛肝树、毛茛泽泻、韭菜、莼菜、阔叶兰、红豆杉和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包括龙脑香树、福建柏、香果树、牛膝、鹅掌楸、白豆杉等35种。百山祖冷杉、香榧九龙山、百山祖玉竹和木兰景宁是丽水市独有的。[4]
动物资源
丽水市共有动物61种,其中华南虎、云豹、豹子、梅花鹿、黑麂、金鹰、白鹳、黄腹角雉、白颈雉、鼩鼱、金斑蝶等11种,第二类保护动物50种。
截至2018年底,全市登记人口为271.9万,其中城市82.45万人,农村187.74万人。男性人口138.82万,女性人口113.137万,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33002人,出生率为12.24 ‰。死亡人数为18474人,死亡率为6.85 ‰。自然增长率为5.39‰。[6]
丽水有汉族和47个少数民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汉族、畲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蒙古族、回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壮族、满族、水族、傣族、白族、朝鲜族、瑶族、黎族、藏族、布朗族、仡佬族、傈僳族、维吾尔族、仫佬族、阿昌族、纳西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鞑靼族、哈萨克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毛南族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和立新、三仁、无锡、安溪、竹乡、板桥、老竹畲族镇6个畲族乡。连都、龙泉、云和、遂昌、景宁等县(市、区)有1万多名少数民族人口,212个畲族人口30%以上的行政村。